DOi:10.13590/j.cjfh.2018.03.014
2012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李薇薇1,朱江辉1,兰真2,马晓晨3,薛春洪4,李宁1,徐娇5,刘秀梅1,郭云昌1

(1.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100022; 2.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610041;      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13; 4.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福州350001;      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100050)

收稿日期:2018-01-31

作者简介:李薇薇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食品卫生学E-mail: weiweili@cfsa.net.cn     
通信作者:郭云昌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食品卫生和食源性疾病E-mail:gych@cfsa.net.cn

基金项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523项目

摘要:目的分析2012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17起,累计发病13 679人,死亡137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暴发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27.81%(255/917)和50.03%(6 844/13 679),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5.47%(76/137)。家庭和餐饮服务单位是主要发生场所,暴发事件起数分别占41.77%(383/917)和34.68%(318/917)。结论微生物性因素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毒蘑菇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致病因子; 微生物; 毒蘑菇; 死因; 中国
文章编号:1004-8456(2018)03-0288-06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志码:A    
Analysis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China mainland in 2012
LI Wei-wei1, ZHU Jiang-hui1, LAN Zhen2, MA Xiao-chen3, XUE Chun-hong4,      
LI Ning1, XU Jiao5, LIU Xiu-mei1, GUO Yun-chang1
(1.China National Center for 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Beijing 100022, China; 2.Sichu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3.Bei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1)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China mainland in 2012. MethodsThe foodborne outbreaks data collected by National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Surveillance System were analyzed. ResultsTotal 917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were reported in 30 provinces, which caused 13 679 illnesses and 137 deaths. The microbial pathogens caused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outbreaks (27.81%,255/917) and illnesses (50.03%,6 844/13 679). Poisonous mushrooms caused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deaths (55.47%,76/137). 41.77%(383/917)and 34.68%(318/917)outbreaks were associated with food prepared in private home and restaurant, respectively. ConclusionMicrobial pathogens wer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foodborne outbreaks in China.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education of the poisonous mushrooms.
Key words: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 surveillance; pathogenic factor; microorganism; poisonous mushroom; death; China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1]。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的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或出现1人及以上死亡的暴发事件。本研究对2012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系统收集的暴发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了解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发现食品安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为政策制订者提供决策依据,控制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2012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2 962个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参与调查和报告。数据来源为各监测地区参与调查的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结束一周后,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网络直报相关信息,并经市-省-国家分级审核后纳入分析数据。    
1.2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人口数据使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12年全国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17起,累计发病13 679人,死亡137人,全国范围内发病率为1.01/10万,病死率为1.00%,平均每起事件的患者数为15人。云南省报告事件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最多,分别占22.68%(208/917)、25.58%(3 499/13 679)和40.15%(55/137)。详见表1。     
2.2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时间分布
        2012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4~10月发生的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77.86%(714/917)和77.99%(10 668/13 679),其中6月份事件起数最多,占14.94%(137/917),10月份死亡人数最多,占24.82%(34/137)。详见表2。
毒蘑菇引起的事件在1~11月均有发生,6~10月明显增加,占全年事件起数的88.56%(178/201);菜豆和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全年均有发生;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事件在7~8月最多,占全年事件起数的46.58%(34/73);沙门菌引起的事件集中在4~10月,占全年事件起数的91.67%(55/60);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事件在3~9月明显增加,占全年事件起数的82.22%(37/45)。   
2.3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场所
        2012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发生场所明确的共885起,占96.51%(885/917)。发生场所明确的事件中,发生在家庭的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3.28%(383/885)和91.24%(125/137);发生在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的发病人数较多,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38.69%(5 172/13 367)和37.62%(5 028/13 367)。详见表3。  
2.4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食品
        2012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原因食品明确的共745起,占81.24%(745/917)。在原因食品明确的事件中,菌类及其制品引起的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7.79%(207/745)和57.46%(77/134),主要为毒蘑菇中毒。肉与肉制品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19.74%,2 228/11 285),其次为蔬菜类及其制品(13.20%,1 490/11 285)、粮食类及其制品(12.32%,1 390/11 285)。详见表4。    
2.5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致病因子
        2012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病因明确的事件共659起,占71.86%(659/917)。病因明确的事件中,微生物性因素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8.69%(255/659)和67.33%(6 844/10 165),主要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蜡样芽胞杆菌等引起。引起暴发的有毒植物主要是未熟透的菜豆,有毒动物主要是野生蜂蜜和河鲀 鱼;引起暴发的化学性因素主要为亚硝酸盐。
表12012年不同监测地区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情况
     Table 1Reported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by different provinces in 2012    
  表2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月份分布
     Table 2Seasonality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2012  
        病因明确的事件中,毒蘑菇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死亡人数的60.80%(76/125);有毒植物中断肠草引起的死亡数最多,共4人;有毒动物中野生蜂蜜和河鲀鱼引起的死亡人数分别为4和2人;微生物性因素中椰毒假单胞菌、肉毒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死亡人数分别为5和3人;化学性因素中亚硝酸盐、乌头碱、毒鼠强引起的死亡人数分别为11、7和4人。详见表5。     
2.6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引发因素
        2012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由误食误用引起的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0.32%(278/917)和71.53%(98/137);由加工不当所致的发病人数最多,占30.86%(4 221/13 679)。详见表6。
77.61%(156/201)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和71.43%(50/70)的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均是由于误食误用导致的;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等常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多由加工不当导致。
   表3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场所分布
     Table 3Settings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2012 
表4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食品分布
     Table 4Food vehicles implicated in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2012    
3讨论
        2012年参与事件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已达到2 962个,除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余地区均有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上报一次发病人数30人以上或死亡1人相比,暴发监测系统收集到的事件数相对更多更全面。事件报告数较多的地区并不意味着食品安全状况差,而侧面反映报告意识强,对报告工作重视程度高。
        数据分析发现,2012年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前5位的依次为毒蘑菇中毒、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亚硝酸盐中毒、沙门菌感染和菜豆中毒,暴发事件数依次为201、73、70、60、45起。2012年有55.47%的死亡病例由毒蘑菇导致,与历年数据[2-6]比较,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起数逐年增多,2012年全国共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等地区,多发生在家庭,因误采误食导致,由于毒蘑菇鉴定需专业技术机构,普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很难通过形态、颜色、气味等区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建议在云南、贵州等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工作,如针对农民、民工等重点人群开展教育工作,在蘑菇生长密集的山区树立警示牌等,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不私自采食野生蘑菇,以预防毒蘑菇中毒。此外,毒蘑菇种类众多,临床表现多样,严重的可导致肝肾损害甚至死亡,又无特效解毒剂,因此一旦发现中毒应及时就医排毒,防止毒素进入体内导致病情恶化,从而减少死亡。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暴发多发生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因在宾馆饭店食用水产品导致,而沙门菌暴发多发生在家庭和宾馆饭店,因肉制品加工不当导致。建议夏秋高发季节加强餐饮服务单位的健康宣教和监管,并开展家庭食源性疾病预防的宣传工作,普及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安全五要点,控制交叉污染,预防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与2012年美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7]比较,美国共收集831起事件,由细菌导致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其次是病毒,而化学及毒素、寄生虫引起的暴发较少。其中,诺如病毒引起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细菌以沙门菌、弯曲菌、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STEC)和产气荚膜梭菌为主。虽然中美两国均以微生物性因素为主,但导致暴发的主要病原体不同,我国弯曲菌、STEC及产气荚膜梭菌引起暴发的报告较少,而副溶血性弧菌一直是我
表5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致病因子分布
     Table 5Etiologies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2012    
表6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引发因素分布
     Table 6Contribut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2012    
国及东南亚各国引起暴发的主要致病菌,这可能与饮食消费习惯、疾病监测体系、流行病学分析和实验室检测能力等因素有关。
        暴发监测数据由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明确,各国常用于归因分析和风险分级,通过主要致病因子-食品组合及危险因素分析,为食品安全监管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暴发监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漏报情况严重,且致病因子和/或原因食品不明的比例较高,因此应继续完善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的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基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实验室检验能力。
        (志谢全国参与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及数据上报分析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为我国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全面权威的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A].2015.
[2]刘秀梅,陈艳,王晓英,等. 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J].卫生研究,2004,33(6):725-727.
[3]刘秀梅,陈艳,樊永祥,等.200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资料分析[J].卫生研究,2006,35(2):201-204.
[4]陈艳,刘秀梅,樊永祥,等.2004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20(6):503-506. 
[5]刘秀梅,陈艳,郭云昌,等.2005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20(6):506-509.
[6]陈艳,郭云昌,王竹天,等.2006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资料分析[J]. 卫生研究,2010,39(3):331-334.
[7]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Surveillance for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United States, 2012: annual report [R]. Atlanta: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