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酵假单胞菌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16S~23S rRNA基因间区序列的比较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15 R379

基金项目: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Study on Comparison of 16S~23S rRNA Gene ISR Sequence of Pseudomonas cocovenenans subsp farinofermentans Strains and Burkholderia gladioli Strains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研究比较我国分离的椰酵假单胞菌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不同致病型菌株的16S~23SrRNA基因间区序列,分析不同菌株基因水平的差别,并阐述其系统发育关系。方法设计2对伯克霍尔德菌属特异引物,扩增16S~23SrRNA基因间区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3株分别代表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3种不同致病型的国际参考菌株(ATCC10248、NCPPB947、NCPPB3580)、1株伯克霍尔德菌属B.phenazinium种代表株(LMG2247)及8株从我国不同地域、不同食物样品中分离的椰酵假单胞菌(HN2y、Co14、Co8、Co36、Sx8801、90—3、56(2)、56(2))的16S~23S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与核酸数据库(GenBank)中相关菌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不同菌株16S~23SrRNA间区序列的分析比较,发现分离的椰酵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产毒株存在2个序列高可变区及特异基因序列,阐述了我国椰酵假单胞菌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系统发育关系,将DNA测序结果在核酸数据库中注册,并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鉴定椰酵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产毒株,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产毒机制及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新的、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焦振泉,曹玮,余东敏,刘秀梅,王晓英.椰酵假单胞菌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16S~23S rRNA基因间区序列的比较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