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2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牛乳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标准物质的研制

      2014, 26(3):205-209.

      摘要 (1027) HTML (0) PDF 2.17 M (2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制乳粉中非添加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标准物质,加强我国二噁英类化合物实验室检测质控能力建设。方法 选择满足侯选物筛选原则和要求的牛乳样品作为候选物,经混匀、分装、冻干后,以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同位素稀释技术测定多氯代苯并二噁英、多氯代苯并呋喃(PCDD/Fs)和二噁英样多氯联苯(dl-PCBs),经均匀性和稳定性试验后,采用多家实验室联合定值方法对样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含量进行定值及不确定度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F检验,瓶间均匀性试验的检验值F均小于临界值F0.01(9,40)。室温下1年的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定值化合物一元线性拟合方程中斜率|b1|均小于t(0.95,3)×s(b1),表明特征值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二噁英类化合物定值结果,为二噁英检测提供质控参考和能力评价。

    • 我国部分地区市售巴氏杀菌乳中β-内酰胺酶含量调查

      2014, 26(3):209-212.

      摘要 (901) HTML (0) PDF 2.45 M (1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酶热生物传感器法对我国部分地区巴氏杀菌乳样品中β-内酰胺酶进行快速检测及本底含量调查。方法 在巴氏杀菌乳样品中预先加入一定量青霉素G,室温震荡反应3 h,使样品中的β-内酰胺酶充分酶解青霉素G底物,直接通过酶热生物传感器测定青霉素G含量。根据反应前后样品中青霉素G含量的变化,间接计算巴氏杀菌乳样品中β-内酰胺酶的活性。2013年6~8月在13个省市采集巴氏杀菌乳样品106份,对其β-内酰胺酶含量进行本底调查。结果 该方法线性范围为4~20 U/ml,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和4 U/ml。全国106份样品的总检出率为3.8%,其中北京市的47份样品中β-内酰胺酶活性均﹤2 U/ml;其他12个省市的59份样品中β-内酰胺酶活性均﹤4 U/ml,其中4个样品在2~4 U/ml之间。结论 我国13个省市106份巴氏杀菌乳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β-内酰胺酶含量普遍较低,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巴氏杀菌乳中违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问题已得到较大改善。

    • 组合体外与临床测试评价植物抗氧化剂抗老化功效

      2014, 26(3):213-217.

      摘要 (1220) HTML (0) PDF 3.91 M (1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非动物测试理念,研究植物抗氧化剂复配后的皮肤抗老化功效。方法 体外培养HaCaT角质细胞,紫外线照射诱发氧化损伤模型,分别加入白藜芦醇、原花青素和二者复配物,用MTT比色法、荧光素标记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活性、活性氧簇自由基(R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对含两种植物原料的眼霜配方进行鸡胚尿囊膜血管试验(CAMVA)和牛角膜混浊渗透试验(BCOP)的组合测试评价其眼刺激性。选择平均年龄40岁的女性志愿者25名,眼部连续使用该眼霜60 d,于使用产品的第0、30和60 d分别检测皮肤的水份、水份流失、弹性和肤色等皮肤老化相关指标。结果 白藜芦醇-原花青素复配的植物抗氧化剂可明显缓解紫外线造成的HaCaT细胞氧化损伤,SOD水平明显升高(P<0.001),ROS荧光强度、细胞凋亡率及S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P<0.001),细胞修复作用强于单独作用。经过替代方法组合评价其安全性后进行临床志愿者测试,证明皮肤保湿、弹性和皮肤颜色等指标得到改善。结论 白藜芦醇和原花青素两种植物抗氧化剂复配使用可有效减少皮肤氧化应激和明显改善皮肤性能。

    • 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负担分析

      2014, 26(3):217-222.

      摘要 (1073) HTML (0) PDF 5.52 M (27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评估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负担,提出食源性疾病监测策略。方法 在广州市6区设9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调查12个月腹泻病例采样率、沙门菌检测率、实验室检测敏感度,进而推算全市医疗机构相应数据;在广州市3区开展人群腹泻随机抽样入户调查,调查腹泻病例就诊率;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监测医院和全市医疗机构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报告率;利用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负担金字塔模型,通过倍数校正和不确定性分析估计沙门菌感染实际发病数,比较食源性疾病主、被动监测数据用于疾病负担分析的优劣。结果 监测医院12个月腹泻病例平均采样率38.34%,沙门菌检测率28.24%,实验室检测敏感度87.5%,人群腹泻病例就诊率23.91%,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报告率42.98%;全市医疗机构推算采样率38.34%,检测率28.24%,实验室检测敏感度47.5%,报告率20.94%,估计广州市沙门菌感染病例64 586例(95%CI:44 136~101 921),年发病率508.5/10万(95%CI:347.5~802.5/10万),全年全市被动报告病例仅171例,报告年发病率1.3/10万;经估算5岁以下年龄组(3 583.2/10万)年发病率最高,15~24岁年龄组(23.5/10万)最低。结论 首次验证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负担研究领域的适用性;表明主动监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源性疾病尤其是特定病原体感染采样率、检测率、实验室检测敏感度和报告率,有助于对负担作出更准确和积极有效的估计;结果提示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负担较重,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负担水平尤其显著。

    • >研究报告
    • 苦瓜提取物对BALB/c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4, 26(3):223-226.

      摘要 (867) HTML (0) PDF 3.97 M (2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苦瓜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只雌性BALB/c小鼠,以体重分层随机分为4个大组,每大组50只,每大组再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纯净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苦瓜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1.11、3.33、10.00 g/kg BW),连续灌胃30 d,观察苦瓜提取物对小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 苦瓜提取物中、高剂量组IgA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升高(P<0.05),苦瓜提取物中剂量组Ig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苦瓜提取物低剂量组IL-6、IL-4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升高(P<0.05)。其他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研究剂量下,苦瓜提取物对正常BALB/c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其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可能有促进的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无明显影响。

    • 北京地区牛、羊肉片中鸭、鸡、猪源性成分调查

      2014, 26(3):227-232.

      摘要 (1035) HTML (0) PDF 7.23 M (2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生肉制品中鸭、鸡、猪源性成分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对北京地区出售的牛、羊肉片进行成分调查。方法 合成检测鸭、鸡、猪源性成分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测定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在北京部分超市、农贸市场、餐馆采集牛、羊肉片进行成分调查。结果 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对鸭、鸡、猪源性成分具有较好特异性,与常见食用肉类DNA在Ct 30以内无交叉反应;对混合肉中鸭、鸡、猪成分DNA的检出限是0.1%。北京市场上采集的86份牛、羊肉片中,30份检出上述成分,占34.9%;羊肉片的掺假率高于牛肉片;农贸市场采集样品掺假率明显高于超市和餐馆。结论 所建生肉制品中鸭、鸡、猪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简单、特异,对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市售牛、羊肉中存在掺入鸭、鸡、猪肉的现象。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土豆中α-茄碱与α-卡茄碱含量

      2014, 26(3):233-237.

      摘要 (954) HTML (0) PDF 6.33 M (2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土豆以及薯片中α-茄碱与α-卡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5%乙酸溶液提取,Waters Oasis C18 SPE柱(600 cc)净化后,采用Waters BEH HILIC 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含10 mmol/L乙酸铵)=88∶12(V/V),流速0.3 ml/min。以waters Xevo TQ-S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在电喷雾正离子化(ESI+)及MRM模式下定量。结果 α-茄碱在0.5~500 ng/m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方法精密度良好(RSD<10%,n=6),回收率>80%,α-茄碱和α-卡茄碱定量限分别为0.7和0.35 μg/kg(S/N=10)。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适合于土豆和薯片中α-茄碱和α-卡茄碱的检测。

    •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豆中109种农药残留

      2014, 26(3):238-244.

      摘要 (1166) HTML (0) PDF 8.86 M (2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土豆中109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方法 土豆样品以乙腈提取后,经N-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d-SPE),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源(EI)和负化学电离源(NCI)两种电离模式进行GC-MS测定。结果 各农药的定量限在0.001~0.010 mg/kg之间,对空白土豆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7%~118.7%,RSD在1.1%~17.3%之间。在EI模式下,土豆基质对绝大多数农药具有明显的基质效应,因此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应用此方法对欧盟农药残留参比实验室组织的国际比对考核的土豆样品进行定性筛查和定量测定,共检测出13种农药残留,含量范围在0.002~1.669 mg/kg之间,所提交的测定结果的Z评分值在-1.00~1.00之间。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的分析。

    • 腌制食品中敌敌畏和敌百虫检测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2014, 26(3):244-249.

      摘要 (945) HTML (0) PDF 7.99 M (2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腌制食品中敌敌畏和敌百虫的前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样品用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超声提取后,分别经分散固相萃取(d-SPE)或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采用BEH C18色谱分离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敌敌畏和敌百虫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均>0.999。d-SPE净化方法对敌敌畏和敌百虫的检出限均为1.0 μg/kg,定量限为2.0 μg/kg;而GPC净化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和1.0 μg/kg。以空白样品(选取火腿和腊肉为代表性基质)进行2、10、20和40 μg/kg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d-SPE和GPC两种净化方法对敌敌畏和敌百虫的平均回收率均分别在81.7%~104.2%之间和72.4%~89.8%之间,RSD均<7.8%。采用d-SPE和GPC两种净化方法对阳性样品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火腿和腊肉等腌制食品中非法添加敌敌畏和敌百虫的监测。对采集的8份火腿、腊肉和咸鱼干样品进行检测,1份火腿样品检出痕量敌敌畏。

    •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白酒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

      2014, 26(3):249-254.

      摘要 (1024) HTML (0) PDF 8.03 M (2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白酒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中加入PAEs同位素内标,调整样品的酒精度,以甲苯萃取,采用GC-MS/MS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结果 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在0.1~10 μg/ml,其他16种PAEs在0.01~1.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1;方法检出限为3.1~150.0 μg/L,定量限为9.9~500.0 μg/L;在3个加标水平下,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5%~119.8%,RSD为0.6%~15.6%。结论 本方法提高了白酒中PAEs检测的特异性,适合于白酒中多组分PAEs的同时检测。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一起食物中毒检测中的应用

      2014, 26(3):254-258.

      摘要 (963) HTML (0) PDF 8.26 M (1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样品进行检测,提高实验室应对食物中毒快速检测和溯源分析能力。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10份患者粪便和6份可疑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并对39份粪便和8份食品进行病原培养分离鉴定,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invA毒力基因检测,PFGE及MLST基因分型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其他地区菌株进行遗传学差异对比。结果 10份患者粪便和6份可疑食物经实时荧光PCR检测均为沙门菌阳性,从39份粪便和8份食品中共分离到31株肠炎沙门菌。PFGE及MLST分析显示31株菌具同源性,表明食物和患者分离菌株基因型别一致,MLST分型显示本次分离株与其他地区优势克隆有同源性,31株肠炎沙门菌均具有invA毒力基因。结论 实时荧光PCR技术应用于食物中毒病原检测,缩短了病原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PFGE及MLST两种基因分型技术可对病原菌进行溯源分析,对于掌握病原菌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食品安全标准及监督管理
    • 保健食品变更申请注册情况及常见问题分析

      2014, 26(3):259-262.

      摘要 (926) HTML (0) PDF 5.40 M (18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保健食品变更申请注册情况及常见问题,为主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为申请人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9—2012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注册的变更申请数量、变更项目分布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同期不予批准变更申请原因,总结常见问题,提出建议。结果 2009—2012年共批准注册变更申请445个,主要集中在变更产品名称,其次是产品规格,吸收合并,变更保质期、质量标准。拟变更名称不符合有关规定、样品检验报告及自检报告不合格是不予批准的主要原因。结论 注册变更申请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建议主管部门适时推动变更申请注册管理改革,提高工作实效。

    • 试论如何充分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体系中的积极主动作用

      2014, 26(3):262-266.

      摘要 (1079) HTML (0) PDF 6.98 M (2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体系中的角色、义务以及在认知、态度与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消费者教育和法律体系的角度,就如何充分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体系中的积极主动作用提出建议与措施。

    • >调查研究
    •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标示调查

      2014, 26(3):267-270.

      摘要 (1072) HTML (0) PDF 5.76 M (2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婴儿配方食品标签上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标示方式、标示值允许误差的现状,为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3432《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本次以婴儿配方乳粉为调查对象,选择市售21种不同品牌的婴儿配方乳粉,记录能量和营养成分标示方法,应用国标方法对其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标示值进行比较;同时查阅国际文献,探讨国外管理措施。结果 共对21份样品中能量、30个必需营养成分及5个可选择性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和比较,发现用具体数值的方式标示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并将允许误差范围设定为≥80%符合我国实际和国际惯例。结论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标准的修订中,拟采用本次研究结果,修订我国相关标示要求。

    • 不同浸泡条件对绿茶中铅浸出率的影响

      2014, 26(3):270-274.

      摘要 (964) HTML (0) PDF 7.24 M (2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不同浸泡条件下铅的浸出状况,评价饮茶造成的铅暴露风险。方法 在筛查茶叶铅含量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铅含量试样,模拟日常饮茶方式和比较极端的冲泡方法进行浸泡,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温、冲泡时间、茶水比、浸泡次数、不同铅含量茶叶及茶叶的完整程度、洗茶与否等条件对茶水中的铅浸出量的影响。结果 水温在60~100 ℃,冲泡时间为5~30 min绿茶中铅的浸出率变化不明显,茶水比在1∶30(W/V)时浸出率最高,茶粉中铅的浸出率高于叶片完整的商品茶,茶水中浸出的铅含量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不同品种绿茶中铅在水中的浸出率不同(约在3.5%~6%之间)。在测试的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中,黑茶浸出率较高,约为12%。结论 按照日常饮茶习惯,从茶水中摄入的铅远低于茶叶中的铅含量。 收稿日期:┣┣(中)收稿日期┫┫2014-03-06 作者简介:┣┣(中)作者简介┫┫赵馨 女 主管技师 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和食品卫生检验 E-mail:zhaoxin@cfsa.net.cn通讯作者:┣┣(中)通信作者┫┫赵云峰 男 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食品卫生 E-mail:zhaoyf703@126.com

    • 反复煎炸对4种食用植物油品质的影响

      2014, 26(3):274-277.

      摘要 (953) HTML (0) PDF 6.32 M (2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特级初榨橄榄油、混合橄榄油、一级大豆油、一级葵花籽油作为煎炸油,以薯条、鸡翅为煎炸原料,对4种食用植物油在重复煎炸过程中发生的品质变化进行观察。方法 测定酸价、羰基价和极性组分,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 4种食用植物油的酸价、羰基价变化与煎炸次数有关;各种食用植物油的品质变化有差别,且煎炸荤食时的品质变化比煎炸素食时的品质变化大。结论 4种食用植物油在反复煎炸后品质均有劣变趋势,但特级初榨橄榄油总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可见特级初榨橄榄油是煎炸油的上佳选择。

    • 2013年唐山市超市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现况调查

      2014, 26(3):278-281.

      摘要 (889) HTML (0) PDF 6.17 M (1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后,唐山市超市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现况。方法 参考《通则》设计调查表,对唐山市某大型超市正在出售的全部七大类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内容进行调查,并按《通则》要求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调查国产预包装食品885种。营养标签总标示数为734种(82.9%)。各类食品中标示数(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饮料类50种(100%)、乳及乳制品80种(98.9%)、肉类制品98种(90.7%)。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调料类123种(65.4%)。营养成分表中能量和核心营养素均标示的为718种(97.8%),其中形式全部规范的有696种(96.9%)。有营养标签的食品中,标示营养声称的食品数为78种(10.6%);其中标示规范的食品数为76种(97.4%),有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食品数为55种(7.5%),其中标示规范的食品数为53种(96.4%)。结论 目前《通则》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推广,各类食品营养标签中要求强制标示的内容标示率和规范率除调料类食品外均达到80%以上。

    • 北京市餐饮业食用冰块微生物污染水平调查

      2014, 26(3):281-283.

      摘要 (1202) HTML (0) PDF 4.62 M (2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评估北京市餐饮业食用冰块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方法 在北京市场抽检了63份餐饮业食用冰块样品,冰块独立分装在无菌采样袋中,2 h内完成采样到检测的过程。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其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 63份餐饮业食用冰块样品均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连锁快餐店和咖啡店食用冰块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等指示菌计数较低,部分饮品甜品店食用冰块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较高。结论 检测的食用冰块样品均是安全的。部分饮品甜品店用食用冰块指示菌较高,提示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需要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范的程序。

    • >风险评估
    • 济南市居民主要膳食镉含量监测及暴露评估

      2014, 26(3):284-287.

      摘要 (1192) HTML (0) PDF 6.16 M (2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济南市居民主要膳食镉污染现状,评估镉暴露风险。方法 2011—2012年对济南市小麦、大米、水产品、畜禽、蔬菜、蛋和乳制品中的镉含量进行监测,应用点评估方法,以山东省居民食物标准人平均消费量数据和JECFA 2010年制定的镉的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25 μg/kg BW为参数,对济南市居民膳食镉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共监测食品样品441份,镉平均含量为49.39 μg/kg,P50和P95镉含量分别为13.40和118.20 μg/kg,总检出率为90.02%,总超标率为0.91%。小麦、大米和蔬菜均检出镉,乳制品镉检出率最低;水产品镉含量最高,镉平均含量为206.43 μg/kg。济南市居民主要膳食镉毎月平均暴露量为8.83 μg/kg BW,占PTMI的35.32%。镉贡献率较高的食品为水产品、小麦和蔬菜,贡献率分别为46.43%、32.62%和9.51%,三类食品对居民膳食镉暴露贡献了80%以上。结论 济南市居民膳食镉暴露水平位于安全限值以内,通过膳食摄入镉没有明显风险,但对头足类、贝壳类水产品应引起重视。

    • >风险交流
    • 数字与感知:风险事件特征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的重要性

      2014, 26(3):288-291.

      摘要 (777) HTML (0) PDF 6.85 M (2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燃点低、炸点多,容易引起人们强烈的情绪反应;笔者认为,在突发事件中,理性很难穿透情绪的厚墙。本文归纳了专家与非专家在风险认知模式上的主要区别,强调食品安全工作者需要跳出技术的框框,运用社会学的成果,将公众的风险认知特点纳入风险交流策略中;最后从风险交流操作层面提出几项工作建议,“急人民之所急”,可为早期危机预警争取主动,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 >食源性疾病
    • 2010—2012年北京市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2014, 26(3):292-295.

      摘要 (841) HTML (0) PDF 6.88 M (2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2010—2012年北京市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收集到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85起,发病1 268人,死亡1人。食物中毒发病高峰集中在7~9月,报告事件数量最多的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占41.18%(35/85),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致病微生物;报告发病人数最多的是植物性食物中毒,占42.19%(535/1 268),主要为扁豆中毒。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为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分别占40.00%(34/85)和30.59%(26/85)。结论 北京市食物中毒防控策略应以降低副溶血性弧菌等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和扁豆中毒为主,防控重点场所为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率。

    • >综述
    • 食品中砷化合物的形态及分析技术

      2014, 26(3):296-303.

      摘要 (905) HTML (0) PDF 13.44 M (2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砷化合物形态能够被分析测定。砷的毒性与其存在的形态密切相关,仅测定食品中总砷的含量已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的需要,急需根据不同食品中的砷化合物形态种类建立适宜的分析检测方法,测定不同砷化合物的含量以准确评价食品的安全性。本文综述了海产品、大米、饲料、畜禽肉产品、食用菌等食品中存在的主要砷化合物形态及相关检测方法,并对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和分离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

    • 染料木素抗肿瘤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2014, 26(3):303-306.

      摘要 (910) HTML (0) PDF 7.14 M (1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染料木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具备抗肿瘤、防止骨质疏松、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对染料木素抗肿瘤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促进其研究和应用,并为进行抗肿瘤前药分子设计提供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