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26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富含黄酮类物质果蔬汁对大鼠肝脏中氧化损伤相关Ⅱ相代谢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2014, 26(5):409-413.

      摘要 (1111) HTML (0) PDF 3.11 M (2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富含黄酮类物质的果蔬汁对大鼠肝脏内氧化损伤相关Ⅱ相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成年大鼠5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果蔬汁干预组和高剂量果蔬汁干预组,对照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组给予低剂量和高剂量果蔬汁灌胃。干预5周后,腹主动脉采血用于生化指标检测;取肝脏组织检测基因表达情况。RT-PCR方法检测肝脏中氧化损伤相关Ⅱ相代谢酶mRNA的表达情况;试剂盒法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高剂量果蔬汁饮食干预组大鼠的血清抗氧化能力增强,同时上调肝脏中药物代谢Ⅱ相酶人醌NADH脱氢酶(NQO1)和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mRNA的表达(P<0.05),但对GSTP1、GCLM、GSTM2、GSTA2Ⅱ相代谢酶基因mRNA表达无影响。结论 富含黄酮类物质果蔬汁可以增强大鼠血清抗氧化能力,同时诱导肝脏中抗氧化Ⅱ相代谢酶NQO1及GCLC基因mRNA的表达。

    • 生孢梭菌代谢产物对ICR小鼠的毒性研究

      2014, 26(5):414-417.

      摘要 (1016) HTML (0) PDF 3.04 M (2310) 评论 (19) 收藏

      摘要:研究生孢梭菌代谢产物对ICR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分离自浓缩乳清蛋白粉及其制品样品中的生孢梭菌分别培养在庖肉肉汤及TPGY肉汤培养基中,将过滤除菌及处理后的培养液分别经灌胃和腹腔注射给予ICR小鼠,观察其中毒及死亡情况。结果 生孢梭菌培养液及处理后的培养液经腹腔注射ICR小鼠后均对其有毒性作用,中毒症状表现为小鼠急促呼吸后猝死,死亡时间多集中在10 min内,平均为5~7 min,A-F多价抗肉毒毒素诊断血清对小鼠无保护作用。结论 生孢梭菌代谢产物中含有不同于肉毒毒素的有毒代谢产物,腹腔注射可导致ICR小鼠猝死。

    • 3种不同方法提取芒果致敏原组分分析

      2014, 26(5):417-421.

      摘要 (895) HTML (0) PDF 4.72 M (1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评价3种芒果致敏原提取方法,分析与血清特异性IgE结合的芒果蛋白成分,为临床检测sIgE提供最佳抗原制备方法。方法 分别用三氯乙酸沉淀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裂解液提取法粗提芒果蛋白,并通过SDS-PAGE和二维电泳技术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芒果蛋白组分,用免疫印迹和二维免疫印迹的方法鉴定粗提液中与患者特异性IgE结合的蛋白成分。结果 3种方法提取的蛋白组分不同,单例病人血清与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蛋白结合的强度和所识别的蛋白组分存在一定差异,三氯乙酸沉淀法和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的蛋白反应条带主要是30、40、44、47和90 kD,而裂解液提取的蛋白反应条带主要是23、32、40、46、73、90 kD。结论 3种提取方法各有特点,三氯乙酸沉淀法提取的芒果蛋白粗提液致敏原组分较完整,重复性好,操作简便,能够满足检测芒果sIgE所需已知抗原的要求。

    • 我国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耐药及PFGE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2014, 26(5):422-428.

      摘要 (1175) HTML (0) PDF 7.88 M (2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我国食品中分离的110株大肠埃希菌O157的耐药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完善我国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特征的基础信息,为该菌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琼脂稀释法对确认的110株大肠埃希菌O157进行药敏试验,完成耐药特征的分析。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ulseNet试验方法,对110株大肠埃希菌O157,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并完成PFGE分析,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株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①110株菌中,43株菌至少对一种抗生素有抗性。耐药率最多的前三种抗生素依次是四环素(30.0%,33/110),磺胺甲恶唑(29.1%,32/110),萘啶酸(26.4%,29/110);②一共有24个耐药谱,耐两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有34株,耐3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株有32株。最常见的三种耐药谱依次是SMX(6),AMP-NAL-SMX-SXT-TET(6),AMP-CHL-NAL-SMX-SXT-TET(4)/AMP-SMX-SXT-TET(4)/TET(4);③大肠埃希菌O157非H7 (O157∶hund)对所测试的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O157∶H7(χ2=72.010 P<0.05)。其中37株携带了志贺毒素基因的大肠埃希菌O157∶H7仅对磺胺甲恶唑(2.7%,1/37)、萘碇酸(2.7%,1/37)有耐药,没有多重耐药菌株;④通过不同种类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耐药率比较发现,从生猪肉、生禽肉中分离的菌株耐药率相对高于其他食品种类;⑤PFGE分子分型研究显示菌株具有基因多态性,且可以很好将大肠埃希菌O157非H7和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区分开。结论 我国食品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耐药现象严重。我们应加强养殖环节和零售环节食源性致病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O157(包括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药敏特征的监测,探明食品与养殖环节菌株耐药的传播关系,并为国家制定科学的养殖业抗生素用药提供依据。

    • 北京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及分子分型研究

      2014, 26(5):428-434.

      摘要 (1049) HTML (0) PDF 8.73 M (2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北京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其分子分型特征,预防和控制由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北京地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8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对抗生素耐药,耐药率为62.03%,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为红霉素(ERY)45.45%、苯唑西林(OXA)27.81%、克林霉素(CLI)20.86%、四环素(TET)13.90%、氯霉素(CHL)11.76%、环丙沙星(CIP)6.42%、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PM/SMZ)5.8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2株、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35株。分离到的MRSA中34株菌表现出多重耐药。全部菌株共分为129种PFGE带型,优势带型不明显。结论 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和多重耐药普遍存在,PFGE带型分布分散与耐药谱的关联性较差。

    • 上海市闵行区初级农产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及毒力基因分布特征研究

      2014, 26(5):434-437.

      摘要 (880) HTML (0) PDF 4.37 M (2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初级农产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按国标方法,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初级农产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生化鉴定,收集的菌株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血浆凝固酶基因coa,耐热核酸酶基因nuc,粘附素基因clfA和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结果 206份食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检出率为20.87%;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含有coa、nuc和clfA基因,而see基因全部缺失,其余4个毒力基因则表现为部分缺失。结论 本地区初级农产品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生肉禽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监督管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均包含有coa毒力基因,可以作为一项检测其致病力的指标。

    • >研究报告
    • 甘肃省市售浆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2014, 26(5):437-440.

      摘要 (1057) HTML (0) PDF 4.38 M (2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甘肃省市售浆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方法 对GB 5009.33—2010《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方法做了改进,省略了沉淀蛋白质的步骤;并按照改进的方法测定了采集于2013年4月至8月的62份浆水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 62份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2 mg/kg,平均亚硝酸盐含量为0.64 mg/kg;含菜浆水亚硝酸盐含量高于不含菜浆水。结论 依据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蔬菜及其制品、腌渍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最大量为20 mg/kg,62份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标。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和4-氯苯氧乙酸的残留量

      2014, 26(5):441-445.

      摘要 (1110) HTML (0) PDF 6.37 M (2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和4-氯苯氧乙酸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以乙腈提取目标物,HLB固相萃取柱(3 ml/600 mg)净化提取液,以0.1%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分离,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结果 3种分析物在0.1~20 μ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0.99。方法定量限(LOQ)为0.5 μg/kg。方法在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在70.1%~93.5%之间,RSD在5.01%~9.34%之间。结论 本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简便、准确等优点,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10种防腐杀菌剂

      2014, 26(5):445-448.

      摘要 (916) HTML (0) PDF 5.31 M (1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饮料中10种防腐杀菌剂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用甲醇提取,通过C8固相萃取柱净化,以甲醇-0.02 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经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0 μm)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10种防腐杀菌剂在0.1~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 1),检出限为0.25~1.0 μg/ml(S/N=10),10种防腐杀菌剂在两种饮料基质(果汁饮料、碳酸饮料)中添加3个水平的样品中的回收率74.1%~94.1%;相对标准偏差为5.3%~15.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检出限低,满足国内外对饮料类食品中上述10种防腐杀菌剂的限量要求,适用于饮料中10种防腐杀菌剂的检测。

    • 面粉中偶氮甲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优化

      2014, 26(5):448-451.

      摘要 (873) HTML (0) PDF 5.33 M (2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面粉中偶氮甲酰胺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 以丙酮为提取液,样品提取液经离心浓缩后,用水复溶残渣,采用BDS HYPERSIL Cyano色谱柱(4.6 mm×250 mm,4.6 μm)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 在2~4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4%~118%,相对标准偏差RSD<5%。方法的定量限为3 mg/kg。结论 本方法特异性强,前处理简单,适用于面粉中添加的偶氮甲酰胺快速筛查和定量。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调味品中非法添加20种工业染料

      2014, 26(5):451-455.

      摘要 (1029) HTML (0) PDF 6.76 M (2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同时测定调味品中20种工业染料含量。方法 采用Endeavorsil C18(100 mm×2.1 mm,1.8 μm)色谱柱,以0.1%甲酸的20 mmol/L乙酸胺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分别在波长为450、520和600 nm 处检测。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2~40 μg/ml,r≥0.999,20种工业染料的定量检出限为0.07~0.75 mg/kg;20种组分的平均回收率72.3%~93.0%, 相对标准偏差1.0%~6.2%(n=6)。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同时测定调味品中20种非法添加的工业染料。

    • 磺胺二甲嘧啶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应用

      2014, 26(5):455-460.

      摘要 (1153) HTML (0) PDF 8.12 M (2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一种更加灵敏的磺胺二甲嘧啶(SM2)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 本研究制备抗SM2单克隆抗体(SM2-mAb),用于建立SM2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SM2-CLEIA),并检测主要动物食品中SM2残留。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SM2-mAb为IgG2b亚类,亲和常数为0.12×107 L/mol;SM2-CLEIA曲线在0.1~1 000 μg/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0 4,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006 μg/L,检测限为0.174 μg/L,添加回收率为94.41%~104.40%,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07%和8.22%,与磺胺脒等药物无交叉反应,与SM2-ELISA试剂盒的阴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 建立了灵敏、特异、准确、检测范围宽的SM2-CLEIA检测方法。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2014, 26(5):460-464.

      摘要 (857) HTML (0) PDF 7.03 M (2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麻保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二氟沙星,噁喹酸,氟甲喹)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方法 样品用EDTA-Mcllvaine缓冲溶液提取,PEP-2固相萃取柱净化,ZORBAX C18(4.6 mm×250 mm,5 μm)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麻保沙星,噁喹酸,氟甲喹配制标准品浓度在30~360 μg/L,其余5种在15~18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二氟沙星的检出限为2 μg/kg,达氟沙星的检出限为0.5 μg/kg,麻保沙星,噁喹酸,氟甲喹的检出限为8 μg/kg,各种组分回收率在77.6%~9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8%~9.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对人体危害较小,能够满足不同基质检测的需要。

    •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同时测定猪肉中31种β-受体激动剂

      2014, 26(5):464-469.

      摘要 (890) HTML (0) PDF 8.83 M (2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猪肉中31种β-受体激动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分解,乙腈提取,ODS-C18、乙二胺-N-丙基硅烷粉末(PSA)和无水硫酸镁净化、浓缩后,用Poroshell 120 EC-C18柱(2.1 mm×150 mm,2.7 μm)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ESI+)电离模式进行检测。高分辨质谱一级全扫描数据用于筛选及定量分析,信息相关扫描(IDA)获得的二级碎片离子信息用于定性确证。结果 31种化合物的检出限(LOD)为0.01~5 μg/kg,定量限(LOQ)为0.1~10 μg/kg。所有化合物在LOQ~100 μg/k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绝大部分化合物回收率为39.0%~151.5%,RSD﹤15%(n=5)。结论 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合于猪肉中β-受体激动剂的筛查及定量测定。

    •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鸡蛋中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

      2014, 26(5):469-473.

      摘要 (692) HTML (0) PDF 7.60 M (1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鸡蛋中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方法。方法 鸡蛋中与蛋白质结合的硝基呋喃代谢物经盐酸水解后,与邻硝基苯甲醛(2-NBA)反应,产生稳定的衍生物,用乙酸乙酯提取,4 ℃冷冻离心后取下层澄清液测定。待测物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内标法定量。结果 4种待测物浓度在0.1~50.0 μ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5,回收率范围为74.1%~97.6%,RSD<13.4%。氨基脲(SEM)与1-氨基-乙内酰脲(AHD)最低检出限均为0.1 μg/kg,5-吗啉甲基-3-氨基-2-恶唑烷基酮(AMOZ)与3-氨基-2-恶唑烷基酮(AOZ)最低检出限均为0.05 μg/kg。结论 该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满足鸡蛋中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定量检测的要求。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快速测定小麦面粉中偶氮甲酰胺

      2014, 26(5):473-475.

      摘要 (836) HTML (0) PDF 4.36 M (2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小麦粉中偶氮甲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法。方法 样品经二甲亚砜-丙酮混合溶剂超声振荡提取,采用Hyper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10 mmol/L H2SO4水溶液,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5 nm,进样量20 μl,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定量。结果 偶氮甲酰胺在0.01~1.0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2,RSD<4.3%,平均回收率为95.9%;山东地区85份样品偶氮甲酰胺含量检测结果均小于检出限,符合现行限量标准。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方便快捷,灵敏度高,适合于大批量小麦粉中偶氮甲酰胺的检测。

    •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14, 26(5):475-480.

      摘要 (1154) HTML (0) PDF 10.54 M (19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型与溯源方法。方法 以血浆凝固酶为目标基因,通过PCR方法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同时借助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RiboPrinter)对其进行分型和类聚状况分析。结果 PCR方法可特异性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RiboPrinter方法可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6个亚型,各亚型类聚状况平均分布。结论 上述方法的建立可准确地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分型,分析类聚分布与同源性关系,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鉴定与分型溯源提供技术手段。

    • >食品安全标准及监督管理
    • 我国茶叶中稀土元素残留现状及限量标准的探讨

      2014, 26(5):481-485.

      摘要 (815) HTML (0) PDF 7.37 M (2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茶叶稀土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中的热点,关于茶叶稀土元素限量标准引起各界争论。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叶稀土含量残留问题的现状,对造成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超标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对限量标准作出探讨,为今后科学制定茶叶中稀土的限量标准,加强对茶叶监管提供参考。

    • >调查研究
    • 广西省八角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结果分析与卫生标准的探讨

      2014, 26(5):486-488.

      摘要 (806) HTML (0) PDF 4.82 M (2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广西省八角二氧化硫残留情况以及烹饪对八角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在广西省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包括个体零售点)、八角生产地,随机抽取八角生果和干果样品共计185份,按照NY/T 1435—2007《水果、蔬菜及其制品中二氧化硫总量的测定》测定其二氧化硫残留量,按照GB/T 7652—2006《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八角二氧化硫残留量<30 mg/kg进行评价,并测定其二氧化硫残留量随存放时间的变化,测定高残留量的二氧化硫八角经过烹饪后其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变化。结果 监测的134份干八角二氧化硫残留量检出率为42.5%,超标率为36.6%,干八角二氧化硫残留量范围在1.5~660.6 mg/kg之间,中位值为106.6 mg/kg。其中来源于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包括个体零售点)的八角二氧化硫超标率分别是27.1%和41.9%;八角(二氧化硫残留量为660 mg/kg)经水煮后,其二氧化硫残留量降为19.2 mg/kg。结论 广西省流通领域八角存在硫熏现象,但烹饪过后,其汤样(水样)与八角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都大大降低,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监测。

    • 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及菌株同源性分析

      2014, 26(5):489-491.

      摘要 (1008) HTML (0) PDF 5.02 M (2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检测食物中毒样品中致病菌,分析其同源性,为追踪污染源、明确病因诊断提供帮助,为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荧光定量PCR快速筛检致病菌,参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分离致病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致病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同源性。结果 从21份病人和从业人员粪便样品中检出8株肠炎沙门菌,9份食品样品中检出2份肠炎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25.00%和6.25%;食堂用水及井水检测均未检出肠炎沙门菌等致病菌。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率结果与GB 4789.4—2010方法一致。PFGE分型显示10株肠炎沙门菌的DNA条带图谱完全一致,相似性100%,聚类分析为同一型,表明菌株来自同一克隆系。结论 采用荧光定量PCR筛检能提示食物中毒样品中病原菌是否存在的信息,通过GB 4789.4—2010方法仔细寻找到目标菌,两法联合使用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运用PFGE对致病菌进行溯源,分析其亲缘关系,能追踪到菌株来源,有利于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 >风险监测
    • 食品包装用纸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2014, 26(5):492-495.

      摘要 (1007) HTML (0) PDF 6.72 M (2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全国食品用纸包装产品安全现状以及存在的行业问题,进一步规范食品用纸包装产品质量监管。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种类纸包装样品,对各样品中溶剂残留、蒸发残渣、重金属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和风险评估。结果 食品用纸包装容器中苯系物残留和多环芳烃残留比较严重。多环芳烃残留检出率达到99%,苯系物残留中,苯残留检出率达到100%,甲苯残留达到76%。结论 目前食品纸包装材料溶剂残留量检出率较高,存在一定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暴露出行业监管的问题。

    • 广东省熟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调查及初步风险评价

      2014, 26(5):496-500.

      摘要 (941) HTML (0) PDF 8.19 M (2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污染情况,评估其潜在的风险,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省21个地级市和顺德区的市售肉制品中的SA进行监测,并用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初步评价广东省熟肉制品中SA的风险。结果 2013年广东省729份市售熟肉制品中SA的检出率为3.3%,定量计数结果为<10~350 cfu/g,其中705份样品未检出SA(<10 cfu/g),24份样品检出SA(>10 cfu/g),24份阳性样品中SA的平均污染水平为10 cfu/g;4种熟肉制品中熏烧烤类熟肉制品的SA检出率最高,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污染水平较高,农贸市场是最主要的污染场所。广东省每年预计因食用熟肉制品导致SA的发病人数为24 002人,发生概率为2.3×10-4。结论 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存在SA污染,且初步评估显示致病风险较大,建议加强熟肉制品中SA的卫生监管,并进一步开展食品中SA的风险评估研究,以降低SA的潜在危害。

    • 2012年河南省市售生制速冻面米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

      2014, 26(5):500-503.

      摘要 (901) HTML (0) PDF 6.62 M (2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2012年河南省境内市售生制速冻面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检测及血清分型参照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测定参照mini-VIDAS试剂使用说明。结果 344份速冻面米制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共计55株,总检出率为15.9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9株(14.24%),沙门菌6株(1.74%)。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结果为0.2~110 cfu/g。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阳性率为44.90%。6株沙门菌血清分型分属4个血清型:肠炎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印第安纳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6株沙门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均耐药,3株沙门菌对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头孢曲松、氨曲南、呋喃妥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为33.33%,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6.67%。结论 河南省市售生制速冻面米制品存在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其中沙门菌的检出率较低,但其安全风险较大;金黄色葡萄球菌虽未超标,但其检出率和肠毒素的阳性率均较高,应高度重视。

    • >食源性疾病
    • 一起食物中毒病因的实验室分析

      2014, 26(5):504-506.

      摘要 (949) HTML (0) PDF 5.24 M (1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查明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明确食物中毒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一起食物中毒蛋糕和病人样品,用实时荧光PCR快速筛检,按GB 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菌检验法》分离、鉴定致病菌,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对病原菌作同源性分析。结果 从16份蛋糕样品中检出8株肠炎沙门菌,32份患者粪便样品中检出17株肠炎沙门菌,PCR核酸阳性与GB 4789.4—2010法分离到菌株完全一致;PFGE条带聚类分析显示患者与蛋糕中检出的肠炎沙门菌属同一基因型,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由肠炎沙门菌污染蛋糕所致;PCR法与GB 4789.4—2010法联合检测,有助于快速锁定食物中毒致病菌,从基因水平上证明食物病原的相关性。

    • >综述
    • 食品接触材料中光引发剂残留及其迁移规律研究进展

      2014, 26(5):507-514.

      摘要 (1121) HTML (0) PDF 13.52 M (2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归纳并评述了近年来有关光引发剂的国内外的管控要求、分析检测技术以及在各类食品基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分析并展望了光引发剂研究的发展趋势。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及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2014, 26(5):515-520.

      摘要 (953) HTML (0) PDF 10.14 M (1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使用广泛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该物质可以通过塑料制品迁移到环境中,亦可以通过食品包装材料直接迁移到食品中,从而对空气、水、土壤和食品造成污染。DEHP具有生殖和发育毒性、免疫毒性、胚胎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及致癌性等,同时可对内分泌系统造成一定的干扰。本文就DEHP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和神经毒性及其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