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8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中国特殊膳食用食品标准体系建设

      2016, 28(1):1-5. DOI: 10.13590/j.cjfh.2016.01.001

      摘要 (1613) HTML (0) PDF 2.01 M (3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特殊膳食用食品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因此研究完善其标准体系和相关分类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列举了国际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定义和相关分类,并系统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定义、已发布标准概况,提出未来标准工作设想。

    • >论著
    • 广西市售婴儿食品中克罗诺菌分离株基因特征及进化分类鉴定

      2016, 28(1):6-10. DOI: 10.13590/j.cjfh.2016.01.002

      摘要 (995) HTML (0) PDF 3.56 M (2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广西市售婴儿食品中的克罗诺菌分离株的种类、表型和基因特性。方法 将保存的试验菌株进行复苏,通过API 20E生化条和ompA基因扩增检测进行初步鉴定,扩增16S rRNA基因后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全16S rRNA基因序列在GeneBank数据库上比对,构建进化树,确认是否为克罗诺菌。将试验菌接种于显色平板观察其表型和黄色素的产生情况,通过手工生化进行分型,确定其种属。结果 9株分离菌确定为克罗诺菌,有5种生化型,属于4个克罗诺种。检出Cronobacter sakazakii 6株菌,C.malonaticus、C.muytjensii和C.dublinensis各有1株;7株菌符合 API 20E鉴定结果,9株分离菌均可检测到ompA基因。结论 广西市售婴儿食品中克罗诺菌的污染以C.sakazakii为主,生化表型、种属及基因型具有多样性;鉴定时仅以单一的生化或其他表型作为判别依据存在很大的局限,需辅以分子生物学手段加以鉴别。

    • 含重组人乳铁蛋白乳粉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2016, 28(1):11-15. DOI: 10.13590/j.cjfh.2016.01.003

      摘要 (930) HTML (0) PDF 3.75 M (2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评价牛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的重组人乳蛋白乳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方法 选用100只清洁级刚断乳(出生后20~23 d)SD大鼠(雌、雄各半),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重组人乳蛋白乳粉组、普通乳粉组、酪蛋白乳粉组、牛乳铁蛋白乳粉组、重组人乳铁蛋白乳粉组,分别喂饲相应饲料28 d,观察大鼠的进食量、体质量,测定血常规、血生化情况,试验末期处死动物,称量脏器重量并对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计算蛋白功效比和校正蛋白功效比,对氨基酸评分。结果 重组人乳铁蛋白乳粉雄性动物组总体蛋白功效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组人乳铁蛋白乳粉组雄性和其他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动物重组人乳铁蛋白乳粉组和其他对照组蛋白功效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乳铁蛋白乳粉的蛋白功效和其他组相比并无较大区别,氨基酸评分结果显示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与普通乳粉一样。

    • >研究报告
    • 鲜榨柠檬原汁对7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抑菌效果及被膜形成的影响

      2016, 28(1):16-22. DOI: 10.13590/j.cjfh.2016.01.004

      摘要 (1275) HTML (0) PDF 6.98 M (2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鲜榨柠檬果皮和果肉原汁对7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效果以及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对柠檬果皮和果肉分别榨汁测定总酸;采用顶空取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鲜榨柠檬果皮和果肉原汁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采用平板抑菌试验研究两种鲜榨原汁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法和96孔板法研究两种鲜榨原汁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鲜榨柠檬果肉原汁总酸为98.86 g/kg,鲜榨柠檬果皮原汁总酸为6.05 g/kg;GC-MS结果表明鲜榨柠檬果皮和果肉原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以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柠檬醛等为主;鲜榨柠檬果肉原汁对7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均具有明显抑菌效果,鲜榨柠檬果皮原汁均未出现明显抑菌作用;鲜榨柠檬果肉原汁对部分细菌被膜形成有抑制作用,鲜榨柠檬果皮原汁对部分细菌被膜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 鲜榨柠檬原汁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生长及被膜形成影响的研究为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柠檬苦素对自然衰老大鼠抗氧化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016, 28(1):22-27. DOI: 10.13590/j.cjfh.2016.01.005

      摘要 (1120) HTML (0) PDF 6.63 M (2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柠檬苦素(limonin)对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因衰老而导致机体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18月龄雄性SD大鼠作为自然衰老模型,随机分为衰老对照组和Limonin组(50、150 mg/kg),连续灌胃6周。试验第7周时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进行大鼠血清及脑组织氧化水平及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 与衰老对照组相比,Limonin高、低剂量组大鼠在隐藏平台获得试验中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均明显减少,在空间探索试验中穿过原安全平台次数、原安全平台所在象限活动时间和活动路程均明显增加,同时Limonin能降低衰老模型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丙二醛、脂褐素水平,提高血清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及脑组织中总抗氧化的能力。结论 Limonin能改善自然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的延缓脑衰老的作用。

    • 一起食物中毒病原菌斯坦利沙门菌的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2016, 28(1):27-31. DOI: 10.13590/j.cjfh.2016.01.006

      摘要 (1072) HTML (0) PDF 5.99 M (2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引起跨区域食物中毒的斯坦利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追溯并明确病因食品,为该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5株斯坦利沙门菌进行18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同时对菌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Xba 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并与数据库中其他沙门菌比较。结果 此次疫情分离菌株中食品分离株和腹泻患者分离株血清型一致,耐药谱基本一致。经PFGE溯源分析后具有100%同源的PFGE带型,数据库中无相同带型的菌株。结论 本起跨区域食物中毒是由斯坦利沙门菌污染的煮花生引起,分离菌株对红霉素耐药,对氯霉素处于中介,对其他抗生素敏感。

    • 两起肠炎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

      2016, 28(1):32-36. DOI: 10.13590/j.cjfh.2016.01.007

      摘要 (1069) HTML (0) PDF 6.55 M (2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两起同地区连续发生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法 参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方法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检出菌株进行表型鉴定;用VITEK-Ⅱ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菌株抗生素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检出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共检出23株肠炎沙门菌,其中从25份患者肛拭样本中检出17株,8份从业人员肛拭样本中检出2株,8份留样食物中检出3株,厨具涂抹样本中检出1株。23株肠炎沙门菌血清抗原式均相同(9∶g,m∶-);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PFGE图谱带型完全一致(相似度为100%),且与当地散发病例PFGE图谱带型相似。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证实这两起食物中毒是由同一来源的肠炎沙门菌污染所引起。

    •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病原分离鉴定

      2016, 28(1):36-39. DOI: 10.13590/j.cjfh.2016.01.008

      摘要 (1044) HTML (0) PDF 5.07 M (3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查明中毒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离鉴定和毒性试验按照国家标准方法WS/T 12—1996《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进行。米酵菌酸检测按照GB/T 11675—2003《银耳卫生标准》执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样品开展检测。结果 经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和基因指纹鉴定仪进行鉴定,4份样品中3份鉴定结果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小鼠毒性试验阳性。4份样品均检测出米酵菌酸。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源于食源性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

    • 中国和新西兰来源生胞梭菌的动物毒性比较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研究

      2016, 28(1):40-43. DOI: 10.13590/j.cjfh.2016.01.009

      摘要 (891) HTML (0) PDF 5.54 M (2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采用中国和新西兰两国两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对我国从相关企业送检的新西兰召回批次浓缩乳清蛋白粉、用问题浓缩乳清蛋白粉生产的婴幼儿配方粉和北京市市售婴幼儿配方粉样品中分离的生胞梭菌,以及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从问题批次浓缩乳清蛋白粉分离的11株生胞梭菌对实验动物的毒性作用差异及菌株同源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菌株培养物离心过滤除菌后,分别腹腔注射和经口灌胃ICR小鼠,观察小鼠的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同时对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所有菌株培养物腹腔注射小鼠后,小鼠均出现呼吸急促继而猝死的中毒表现,死亡时间多在染毒后10 min内,而经口灌胃小鼠无中毒和死亡;PFGE结果显示,虽然来源不同,但从问题批次浓缩乳清蛋白粉及其相关产品中分离的10株生胞梭菌均为同一PFGE型,而分离自北京市市售婴幼儿配方粉的1株生胞梭菌为另一PFGE型。结论 10株分离自问题批次浓缩乳清蛋白粉及以其为原料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胞梭菌致动物中毒和死亡表现无差别,且10株生胞梭菌均为同一PFGE型,说明菌株来自同一污染源。

    • 不同取血方法和动静脉血对Wistar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6, 28(1):44-47. DOI: 10.13590/j.cjfh.2016.01.010

      摘要 (1016) HTML (0) PDF 5.49 M (2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观察断头取血与腹主动脉取血及腹主动脉血与腹主静脉血对Wistar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毒理学试验中的取血方法和取血部位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断头取血组和腹主动/静脉取血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P、ALB、A/G、ALT、AST、BUN、CRE、CHO、TG、GLU等指标。结果 两种取血方法在两种性别大鼠中,上述测定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两种性别大鼠断头取血组A/G、CRE、TP、ALB、ALT、AST、CHO、TG都高于腹主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为断头组偏低,雌性大鼠断头取血组BUN高于腹主动脉组,两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取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TG、GLU等生化指标中,两种性别大鼠腹主动脉组TG含量较低,而GLU含量只有雄性大鼠腹主动脉组高于腹主静脉组,两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取血方法及动静脉血对Wistar大鼠的生化指标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用Cyt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肉制品掺假

      2016, 28(1):48-51. DOI: 10.13590/j.cjfh.2016.01.011

      摘要 (858) HTML (0) PDF 6.01 M (2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ytb基因进行肉制品真伪鉴定的尝试性探索。方法 随机采集21份肉制品样品,首先采用CTAB法方法提取样品DNA,基于Cytb基因的通用引物对21份样品DNA进行PCR扩增,把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然后采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的比对分析。结果 CTAB方法适合肉制品的DNA提取。10份牛肉样品中9份与标注吻合,1份检测出是猪肉;2份羊肉样品中1份与标注吻合,1份检测是猪肉;2份猪肉样品中1份与标注吻合,1份检测是鸡肉;1份鸡肉样品与标注吻合;6份牦牛肉样品中2份与标注吻合,4份检测是水牛肉。结论 用Cytb基因序列分析比对方法适合肉制品的真伪鉴定,市场上肉制品存在掺假问题。

    • 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葡萄干中5种工业染料

      2016, 28(1):52-56. DOI: 10.13590/j.cjfh.2016.01.012

      摘要 (948) HTML (0) PDF 7.69 M (2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葡萄干中酸性红2G、酸性红14、酸性黄73、酸性橙2和酸性蓝62等5种工业染料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以氨水-甲醇-水(2∶80∶18,V/V)作为提取液,利用HLB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采用0.1%甲酸水溶液淋洗,含2%氨水的甲醇溶液洗脱,氮吹挥干后用初始流动相定容,在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上,以乙腈-0.02 mol/L醋酸铵溶液(10∶90,V/V)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分离,紫外检测器变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酸性红2G、酸性红14、酸性黄73、酸性橙2、酸性蓝62等5种工业染料在0.50~50 mg/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5种待测物的回收率在86.0%~110.2%,RSD均小于6%,最低定量检出限为0.5 mg/kg。结论 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葡萄干中工业染料残留的实际检测工作需要。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水产品中4种丁香酚类化合物

      2016, 28(1):56-61. DOI: 10.13590/j.cjfh.2016.01.013

      摘要 (839) HTML (0) PDF 9.29 M (1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水产品中4种丁香酚类化合物(丁香酚、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残留的方法。方法 样品用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和C18固相萃取柱净化,Inertsil ODS-SP C18柱(4.6 mm×250 mm,5 μm)分离,以甲醇-乙腈(1∶1,V/V)和1%冰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280 nm,发射波长为320 nm,外标法定量。结果 4种丁香酚类化合物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方法检出限为3.0~6.0 μg/kg,方法定量限为10.0~20.0 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4.7%~103.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8.1%。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实用性强,适用于水产品中丁香酚、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的残留分析检测。

    • 真空赶酸系统在检测食品重金属含量中的应用及探讨

      2016, 28(1):61-64. DOI: 10.13590/j.cjfh.2016.01.014

      摘要 (852) HTML (0) PDF 6.21 M (2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样品的消化效率,在测定重金属含量时,探讨用高效快速的真空赶酸法来替代普通赶酸法的实际效果。方法 取7种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每类样品均取3份,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铜、铬和镍等5种元素的含量,分别用普通赶酸仪和真空赶酸仪赶酸。结果 普通赶酸法和真空赶酸法所测得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空赶酸法处理的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04%~0.95%之间。结论 较普通赶酸法,真空赶酸法能够有效的缩短样品消化时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达到理想效果,适用于样品中重金属的检测。

    • 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紫外法测定食品中三氯蔗糖

      2016, 28(1):65-69. DOI: 10.13590/j.cjfh.2016.01.015

      摘要 (925) HTML (0) PDF 8.25 M (2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紫外法测定食品中三氯蔗糖的方法。方法 样品用超纯水提取,离心所得的上清液直接进样,以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50 μm×60.2 cm)为分离柱,3 mmol/L 3,5-二硝基苯甲酸+10 mmol/L磷酸钠+12 mmol/L 氢氧化钠(pH=12.58)+0.5 mmol/L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分离缓冲液;检测波长200 nm,分离电压-20 kV。采用校正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 方法检出限为10 mg/L,定量限为30 mg/L,线性范围为30~300 m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 1。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40、60及80 mg/L)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8.1%、102.6%、103.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3%、1.3%及1.0%,方法精密度为2.0%。结论 本研究样品前处理操作简单,20 min之内即可完成三氯蔗糖的含量分析(预清洗6 min,分离13 min),实现了与其结构相似但又同时存在于食品中蔗糖的分离,且试剂及样品消耗量少,适用于实验室对于食品中三氯蔗糖的检测。

    • 建立同时快速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7种农药的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016, 28(1):69-75. DOI: 10.13590/j.cjfh.2016.01.016

      摘要 (902) HTML (0) PDF 11.45 M (1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猪肉、鸡蛋、牛奶、猪脂肪等动物源性食品中同时检测17种农药残留的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PC-GC-MS)。方法 样品用正己烷饱和乙腈溶液均质提取,加入氯化钠盐析,离心分层,取部分乙腈层经固相萃取(NH2)柱净化,利用在线GPC-GC-MS测定。结果 在0.85~30 μg/L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回收率在61.2%~126%之间。17种农药残留最低检出限范围(以信噪比S/N≥3计)为0.25~3.00 μg/L,定量限范围(以信噪比S/N≥10计)为0.85~10.0 μg/L。结论 该法有效、耐用、快速、灵敏,符合法规残留限量检测要求。

    • 鉴别绵羊肉中狐狸源性成分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6, 28(1):75-78. DOI: 10.13590/j.cjfh.2016.01.017

      摘要 (866) HTML (0) PDF 7.08 M (2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区分出绵羊肉中掺入的狐狸源性成分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狐狸线粒体CoxI基因分别设计两条外引物和两条内引物,优化LAMP反应条件后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试验,对绵羊肉中狐狸源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 在0.2 μmol/L外引物(F3和B3)、1.6 μmol/L内引物(FIP和BIP)、0.5 mol/L甜菜碱、0.4 mmol/L dNTP、4 mmol/L MgSO4等参数的优化条件下,可检测出掺假率为1.0%的羊肉制品,即最低检测浓度为2×10-4 ng/μl。结论 本文所建立的LAMP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有效地对绵羊肉中狐狸源性成分进行检测,可作为羊肉掺假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 >调查研究
    • 中国内陆6省(自治区)淡水鱼养殖、销售和餐饮环节常见嗜盐性弧菌污染调查

      2016, 28(1):79-83. DOI: 10.13590/j.cjfh.2016.01.018

      摘要 (1283) HTML (0) PDF 8.54 M (2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内陆6省(自治区)淡水鱼养殖、销售、餐饮环节鱼、水体、水底沉积物等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明确淡水鱼养殖、销售、餐饮各环节中3种嗜盐性弧菌的分布。方法 在广西、河南、湖北、山东、四川、浙江6个省(自治区)的内陆地市设置采样点,采集养殖场、销售场所、餐馆的鱼样及存养鱼的对应水样。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检测3种嗜盐性弧菌,并进行生化鉴定。结果 养殖环节水体和淡水鱼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89%(5/264)、5.81%(14/241),溶藻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89%(5/264)、4.98%(12/241),创伤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14%(3/264)、0.83%(2/241);3种嗜盐性弧菌的污染率在流通环节增高,存养水体和淡水鱼的检出率分别为副溶血性弧菌18.47%(29/157)、14.93%(40/268),溶藻弧菌10.83%(17/157)、9.70%(26/268),创伤弧菌3.18%(5/157)、3.36%(9/268);餐饮环节淡水鱼中嗜盐性弧菌的检出率与流通环节基本一致。结论 传统意义上海水中常见的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3种嗜盐性弧菌已经在内陆地区的淡水养殖、流通和餐饮各个环节中检出,尤其是淡水养殖环境中嗜盐性弧菌的出现可能对整个食物链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

    • 河北省某农村地区儿童零食食品风险分析

      2016, 28(1):83-89. DOI: 10.13590/j.cjfh.2016.01.019

      摘要 (908) HTML (0) PDF 12.49 M (1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儿童零食安全状况堪忧,直接关系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风险预测与风险分析作为被国际社会普遍遵循和认可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应成为我国农村零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之外制度性、常态化的治理方式。方法 本研究以河北省某农村地区为例,通过对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4—2015年食品监督抽检结果的分析,以及对该地区350名5~13岁学龄期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使用食品安全风险预测的手段识别当地零食/危害组合,并根据消费水平和危害程度交叉形成了九大区域。结果 综合危害高低和消费主次的情况,九大区域可被划分为四大风险阵营,其中糖果、火腿肠、蛋糕、方便面等零食属于第一风险阵营,应被重点监管和交流,其他零食/危害组合的风险可随着风险强度减弱而逐渐减弱监管力度,但是对于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组合,例如饼干、调味面食类等,也应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结论 食品安全风险预测可帮助确定风险的优先次序,发现重点监管对象,为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奠定基础。本研究为实施地区性食品安全风险预测和风险分析提供思路,以便监管部门开展高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 华中某省农村妇女膳食中的镉暴露调查分析

      2016, 28(1):89-93. DOI: 10.13590/j.cjfh.2016.01.020

      摘要 (1211) HTML (0) PDF 8.74 M (2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查分析华中某省农村重金属污染区域妇女膳食中的镉暴露水平。方法 在华中某省16个农村重金属污染区域采集当地产的大米及其制品、叶菜类蔬菜、块根类蔬菜、瓜果类蔬菜、鲜豆类蔬菜、茄果类蔬菜、猪肉和鱼8类食物共384份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物中的镉含量;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获得当地妇女这8类食物的消费量,比照镉的暂定每月可耐受摄入量(PTMI),初步评估当地妇女膳食中的镉暴露的安全性。结果 8类食物中,大米及其制品的镉的平均含量最高(86.784 μg/kg),其次为茄果类蔬菜(64.060 μg/kg),猪肉的镉平均含量最低(4.862 μg/kg)。当地妇女镉的平均每月暴露量为22.394 μg/kg BW,占PTMI的89.18%,膳食中的镉每月暴露量的P90为53.929 μg/kg BW,占PTMI的224.27%。大米及其制品对膳食中的镉暴露量的贡献率最高(67.52%)。结论 该省农村重金属污染区域妇女膳食中的镉暴露量处于较高水平,且有一定比例的个体镉暴露量超标,食物中大米及其制品对镉暴露的贡献率最高。

    • >食品安全标准
    • 我国粮食食品安全标准的整合修订

      2016, 28(1):94-98. DOI: 10.13590/j.cjfh.2016.01.021

      摘要 (1301) HTML (0) PDF 8.85 M (3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确定我国粮食产品安全标准的整合修订思路。方法 采取资料比较分析法和专家座谈调研法,对比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现行粮食产品标准,并对粮食产品安全相关的重点指标进行研讨,明确我国现行粮食产品标准已有的指标类型。结果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定位,确定粮食产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修订的思路是充分考虑粮食产品特殊性、紧扣粮食产品安全指标,清理整合现行粮食国家标准,结合我国粮食相关政策实际,提出保障消费者健康的粮食产品强制性标准。结论 我国粮食标准的体系框架中强制性的粮食安全产品标准应紧紧围绕粮食产品的安全性指标而不断完善。

    • >风险监测
    • 熟肉及速冻米面食品中变形杆菌污染状况及耐药特征分析

      2016, 28(1):99-102. DOI: 10.13590/j.cjfh.2016.01.022

      摘要 (979) HTML (0) PDF 7.42 M (2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石家庄市市售熟肉制品和速冻米面食品中变形杆菌的污染状况,进一步研究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采取石家庄市市售熟肉制品和速冻米面食品进行变形杆菌分离培养,用BD Phoenix专家系统对所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77份样品中共有83份检出变形杆菌,总污染率为22.0%。其中熟肉制品、生制速冻米面食品和熟制速冻米面食品变形杆菌污染率分别为20.8%(32/154)、28.7%(43/150)和11.0%(8/73);变形杆菌计数范围为103~109 cfu/g。药敏结果显示,80株奇异变形杆菌除对四环素和多粘菌素存在天然耐药外,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36.3%,26/80),其次是头孢唑林(27.5%,22/80);3株普通变形杆菌除对四环素、多粘菌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存在天然耐药外,且均对氯霉素耐药。所有菌株均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敏感。所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中,有25.0%~33.3%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MDR)菌株占12.5%~33.3%。结论 石家庄市市售熟肉及速冻米面食品中变形杆菌污染较严重,分离株产ESBLs和MDR水平较高,有潜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 烟台海域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及膳食风险分析

      2016, 28(1):103-106. DOI: 10.13590/j.cjfh.2016.01.023

      摘要 (924) HTML (0) PDF 7.42 M (2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烟台濒临的黄海和渤海海域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分布特征,掌握致病菌污染的“基线值”,为市场监管、消费指导和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按照GB 4789规定的方法,进行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借助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sQMRA)方法,评价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风险。结果 6类260种海产品中仅有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均未检出。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污染率为19.62%(51/260),贝类、甲壳类污染水平较高,鱼类、海藻类偏低,污染率分别为26.42%(28/106)、20.00%(6/30)、10.00%(3/30)、10.00%(3/30);贝类中牡蛎是副溶血性弧菌高污染的海产品,污染率为31.03%(9/29)。普通人群摄食加热海产品后副溶血性弧菌致病风险概率值为2.97×10-7,年均患病率为6.03×10-6次/人年,7~9月份为高发病时间段。结论 烟台海域鲜活海产品主要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摄食人群具有潜在的感染风险,尤其温度较高的第三季度。

    • >风险评估
    • 我国成人居民膳食中铅暴露风险评估

      2016, 28(1):107-110. DOI: 10.13590/j.cjfh.2016.01.024

      摘要 (1722) HTML (0) PDF 7.52 M (3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评估我国成人居民膳食中铅暴露量及其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21类食物中铅含量数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3年中国居民饮料、饮料酒消费状况调查中的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计算我国成人膳食中铅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暴露限值(MOE)方法对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虽然我国成人膳食的铅暴露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我国成人仍有0.61%的个体MOE值≤1。大米及其制品、面粉及其制品、蔬菜和畜肉是我国成人膳食中铅的主要来源,占膳食总暴露量70%以上。结论 我国成人居民膳食中铅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较低,但有0.61%的个体健康风险需要关注。

    • 我国居民膳食中甜蜜素暴露的理论风险评估

      2016, 28(1):111-114. DOI: 10.13590/j.cjfh.2016.01.025

      摘要 (1521) HTML (0) PDF 7.51 M (2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评估我国居民膳食中甜蜜素暴露水平及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潜在风险。方法 根据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允许使用甜蜜素的各类食品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和我国居民各类食品实际的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模型方法,对我国居民全人群通过各类食品摄入甜蜜素的摄入量进行理论估计,并与国际组织制定的甜蜜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进行比较。结果 我国居民全人群每日通过各类食品摄入甜蜜素的平均水平为0.97 mg/kg BW,占ADI值的13.86%。高暴露人群(P97.5)每日通过各类食品摄入甜蜜素的量为6.69 mg/kg BW,占ADI值的95.52%。根据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SCF)制订的ADI(7.00 mg/kg BW),各年龄组人群通过相应食品摄入甜蜜素的平均摄入量均未超过ADI值,但是2~3岁、4~9岁、10~17岁人群中的高暴露人群(P97.5)其甜蜜素的摄入量分别超过甜蜜素ADI的146.32%、86.78%、9.19%;糕点、带壳熟制坚果与籽类对我国居民膳食中甜蜜素暴露的贡献率较高。结论 我国居民全人群通过GB 2760—2014中规定允许使用甜蜜素的各类食品摄入甜蜜素的水平均处于安全水平,但是我国部分高暴露人群的暴露水平应引起关注。

    • >风险交流
    • 我国农村居民对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

      2016, 28(1):115-118. DOI: 10.13590/j.cjfh.2016.01.026

      摘要 (1560) HTML (0) PDF 7.50 M (2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我国农村居民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的现状,并分析核心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心理学测量方法设计调查表,对全国7省份农村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农村居民对于食品添加剂有较高的风险感知,65.5%的受访者存在概念误区,将三聚氰胺等违法添加物视为食品添加剂,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风险的高感知,主要影响因素是政府信任而非概念知识的缺乏。结论 要促进农村居民科学、理性的看待食品添加剂,应以政府信任培育为交流工作的核心策略目标。

    • >食源性疾病
    • 同一肇事地不同餐次食物中毒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肠毒素基因鉴定

      2016, 28(1):119-123. DOI: 10.13590/j.cjfh.2016.01.027

      摘要 (1071) HTML (0) PDF 10.12 M (1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查明本次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确认致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控制暴发的扩散和蔓延。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并采集相关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及肠毒素基因鉴定。运用流行病学曲线推算潜伏期范围,确定中毒餐次和中毒食品。结果 共搜索确诊中毒病例27例,主要临床特征为恶心、呕吐、腹泻,部分病例伴腹痛、头痛、头晕等。中毒餐次为2014年12月10日的午餐和晚餐,中毒食品为烤肉拌饭,致病因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烤肉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间PFGE图谱相似度100%,具有同源性;RT-PCR鉴定毒素基因为A型肠毒素。结论 发生在同一肇事地不同餐次由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交叉污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来源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应加强餐饮行业监管和关键环节控制,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 >综述
    • 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污染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016, 28(1):124-128. DOI: 10.13590/j.cjfh.2016.01.028

      摘要 (1176) HTML (0) PDF 9.76 M (2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及乳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羟基化衍生物,对肝脏有致畸和致癌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污染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不同品种、季节及地域分析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污染水平,并综述了液相色谱法和免疫法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食品安全聚焦
    • 第38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会议进展

      2016, 28(1):129-132. DOI: 10.13590/j.cjfh.2016.01.029

      摘要 (671) HTML (0) PDF 7.96 M (1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国际香辛料及烹调用芳香植物法典委员会进展

      2016, 28(1):133-134. DOI: 10.13590/j.cjfh.2016.01.030

      摘要 (681) HTML (0) PDF 4.02 M (1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第64次世界贸易组织/动植物卫生检疫委员会例会

      2016, 28(1):135-136. DOI: 10.13590/j.cjfh.2016.01.031

      摘要 (669) HTML (0) PDF 4.05 M (2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夏季全球食品法规政策学术交流活动汇总

      2016, 28(1):137-138. DOI: 10.13590/j.cjfh.2016.01.032

      摘要 (773) HTML (0) PDF 4.08 M (1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